首页

我爱美脚踩踏专区免费

时间:2025-05-28 04:53:36 作者:沈阳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浏览量:41491

  中新网沈阳5月27日电 (记者 韩宏)记者27日从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,沈阳明确了“12+1”赛道66项重点任务、515项具体举措,力争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.5%以上。

  沈阳围绕当好打造新时代“六地”排头兵,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,扎实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“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”专项行动,制定形成了年度专项行动计划和任务清单。

5月27日,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现场。韩宏 摄

  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,编制实施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行动纲要,加快打造“一枢纽、四中心”。统筹推进政策、活动、场景促消费,2025年年初以来,沈阳市已发放汽车消费补贴5000万元,拉动消费27.5亿元,发放惠民消费券补贴6000万元,拉动消费3.05亿元,全年将组织促消费活动1000场以上,引进首店不少于100家。

  同时,深入开展“四季游”“跟着赛事去旅游”等文体旅活动,办好沈阳马拉松、赛艇公开赛、CBA等精品赛事,擦亮“沐浴休闲之都”“中国啤酒之都”消费品牌。实施重点项目“四个一批”专项行动,推动桃仙机场综合枢纽等项目尽早开工、“十五冬”场馆等项目加速建设、汉京半导体等项目竣工投产。

 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,围绕21条重点产业链和“10+5”重点产业集群,沈阳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,推动头部企业配套园、特色工业园满园扩园,做大做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、航空、工业母机等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2025年沈阳市工业领域10大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力争达到1.1万亿元。

  沈阳大力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构建“4+8”未来产业梯度培育发展体系,加快智能网联汽车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应用试点、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试点建设,高质量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。

  在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上,深入开展“抓招商、推项目、促落地”行动,完善“空陆海网”通道体系,力争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3条以上,扩大中欧班列和TIR卡航进出口规模,推进海铁联运“一单制”试点。建强开放平台载体,提升中德、中日、中韩、中俄等国际园区建设质效。落实外贸“双量增长”计划,打造“国际沈”升级版,办好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、上合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等活动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方: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成绩可圈可点、发展势头喜人

二是自身造血能力偏弱。近年来,国有大型银行业务下沉,挤占了中小企业盈利空间。如:2023年6月末,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.7万亿元,占比从2020年年末的31.7%上升至39.1%,而城商行占比从14.5%下降至13.5%、农村金融机构占比从33.9%下降至28.7%。此外,中小银行的规模红利弱化,2022年起其资产扩张速度明显弱于大型商业银行。中小银行还存在负债经营能力较弱的问题,随着净息差收窄期,国有大行纷纷转向负债端成本控制,如利用数字化、平台化经营拓展结算资金,发挥托管优势,吸引大量低成本资金,而这是中小银行难以实现的。另外,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大,非上市中小银行只能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、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方式补充资本。而资本市场表现疲软,导致大型银行也纷纷转向二级资本债市场,抬高了中小银行发债的成本。

文化中国行丨这个成就了不起!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濒临灭绝走向繁荣发展

东营10月23日电(记者 胡贵龙)10月23日,由青海省果洛州委统战部与山东省东营市委统战部共同举办的“黄河同脉山海情 石榴花开铸同心”活动暨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启动仪式在东营宾馆举行。

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工程今年底主体结构完工

创新成果的产生离不开体制机制创造的良好环境。据介绍,中国五矿构建“中央研究院+科技型企业重点学科”机制,首批推出10个学科建设,牵动科研资源整合;集中调配45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、14家成建制研究设计机构、136户科技型企业加快关键技术攻关,同时鼓励激发各单位在各自擅长学科领域攻克“单项冠军”技术。此外,设立五矿科技创新发展基金,推动科技与金融协同发展、深度融合,基金规模10亿元,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,已完成三批共45个项目立项。

宁夏银川:风吹麦浪庆丰收

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范围、高强度的降温与雨雪天气呢?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,从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云图来看,本轮雨雪降温天气主要成因由冷暖空气交汇引起。西南风是暖空气、湿空气,西北风是冷空气、干空气。所以大陆的干冷空气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,就在这里交汇,形成了一个温带气旋,这就造成大范围雨雪天气。

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2.1亿余元!招商银行原党委书记、行长田惠宇案一审开庭
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各地都将“变相拖堂、变相提前上课”等挤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的行为作为减分项纳入相关考核机制。“课间15分钟和课上45分钟同等重要,教师要从课间的管理者走向课间的设计者和共同参与者。”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